Azrael's幸福滋味

Tuesday, August 31, 2004

尋找美食 @ Julie's Butter Waffles

Julie's 是某個餅乾的品牌。Butter Waffles是他們出品的一種餅乾,中文名字為“奶油脆脆餅”。


前陣子在Carrefour購物時,看到這奶油脆脆餅乾,不假思索的買了一盒。也許是圖片上餅乾有趣的形狀吸引了我吧。我喜歡稀奇古怪的東西。


老實說,我向來對Made in Malaysia的餅乾品質,沒什麼好印象。通常買餅乾時,喜歡挑Arnott's等牌子的進口餅乾。要吃Butter Cookies,就一定挑Kjeldsens。近年有很多仿製那牌子的Butter Cookies,不但包裝相似,就連品牌名字也相似,可是只要仔細看,就會看到字體超小的Made in Malaysia。價錢當然比進口的便宜多了,但你只要把他們的餅乾吃進口,你就會明白“一分錢一分貨”這句至理名言的道理。


當我不抱著任何期待的心情,打開Julie's Butter Waffles的包裝盒,撕開裡頭的鋁鉑紙,取出一片薄薄的奶油脆脆餅,送到唇邊,輕咬一口........剎時,天崩地裂、天塌地陷、天旋地轉、天翻地覆、天誅地滅.....哈,好啦,不說笑了,我當時腦海裏浮現的,是美食節目的主持人和漫畫中的卡通人物吃到美食時的誇張表情,我真恨眼前沒有鏡子,看不見自己有沒有雙眼睜大,發出照亮四周的奪目光芒!那畫面一定很經典。


沒騙你,Julie's的奶油脆脆餅真的超好吃,吃起來口腔裏滿是濃濃的奶油香,和Kjeldsens的Butter Cookies比起來,絕對一點都不遜色!而且甜度剛好,又脆又酥,教人吃了一口,就停不了口。我那天原想吃兩片就好,剩下的留給老爸老媽吃,誰知道他們那天很遲才回家,我看電視時,視線數度從電視螢幕移到餅乾盒子上,結果,哈,剩下的奶油脆脆餅全都葬進我的肚子裏!


後來老爸老媽回來,我還一直跟他們說:“那個Julie's Butter Waffles好好吃喔,誰教你們這麼遲才回來,連最後一片都嚐不到,嘿!”他們聽我說的,還當我誇大其詞,直到我們再去Carrefour購物,又買了兩盒回來,他們吃了終於相信我所言不假唄!


一盒Julie's Butter Waffles裏有兩個鋁鉑紙袋,一個鋁鉑紙袋裏只有六片奶油脆脆餅。一片奶油脆脆餅大概不到半尺長,兩吋寬,厚度應該只有2mm。一整盒Julie's Butter Waffles只有12片奶油脆脆餅,我記得價錢是RM3~RM4之間,也就是說,一片奶油脆脆餅至少要RM0.30,算起來,價錢並不比Kjeldsens便宜。價錢是貴了點,但是,真的很好吃耶!我一向不愛吃餅乾的,這回卻迷上了奶油脆脆餅,真糟。


哎哎~~寫到這裏,想到抽屜裏那盒Julie's Butter Waffles,唾液又再大量分泌了~~~~


Monday, August 30, 2004

尋找美食 @ 蘭州拉麵(下)

另一家拉麵館則是在Taman Pelangi,後台老闆是老字號的大酒樓,資金豐厚,三層樓的店面,從裝潢設計到使用的餐具,都頗為講究。食物的價格,自然也不便宜。不過,食物種類倒是不少,除了拉麵,還有各種手工點心,好像都是現做的。
餐廳和廚房之間,隔著一道玻璃牆,可以一邊用餐,一邊觀賞師傅們拉麵、煮麵、製做點心。據他們的廣告,那幾位師傅都是從中國聘請過來。我當時是在一樓用餐,整個餐廳的空間有點窄,就不知道二、三樓如何。由於我坐在最靠近廚房的位置,而拉麵的師傅剛好在另一邊,隔著一根柱子,我沒看清楚他拉麵時的模樣,倒是看到其他師傅在製做點心。我在想,若是他們的店面空間寬闊一些,師傅拉麵時不要那麼靠近玻璃牆,能往後一點,那麼坐在任何一張桌子,只要不是背著廚房,都能看到師傅拉麵。
我們那天點了菜肉餛飩拉麵、海鮮炒飯、小籠包和南瓜餅。先說我點的菜肉餛飩拉麵吧。端上來時,看起來份量很少,但吃完後才發現份量少完全是視覺上的錯覺,因為盛麵的碗太大了。有趣的是,蔥花是裝在木製的大湯匙裏,沒有直接撒在麵湯上,大概是考慮到那些不吃蔥的顧客,這可瞧出師傅的細心,應該讚揚。我不明白怎麼會有人不愛吃蔥,我是從小就愛吃蔥的,小時候吃餛飩麵時,最愛的就是那青翠的蔥花,吃完了麵條,也不忘把留在碗底的蔥花吃得一乾二淨,那味道可香了!
寫到這裏,想起“吃蔥”在福建話中另有含意,不知道和台語是否相似?在福建話中,說一個人“無吃蔥”,意思就是說:這人很不識趣。我不知道這話有何典故,把識不識趣和吃不吃蔥,混為一談,也真夠滑稽的。哈,我吃進肚子的蔥可不少,就不知我在別人心目中,是個“無吃蔥”還是“有吃蔥”的人呢?
廢話少說,還是把話題扯回那碗拉麵。我吃湯麵的習慣,是第一口一定先喝湯。乾麵講究的是拌麵的醬汁,而湯麵講究的自然是湯頭了。他們的湯頭應該是用豬大骨熬的,我喝第一口就喜歡上那清甜的味道,配上那一大湯匙的蔥花,那味道真是美妙,難怪他們的陽春拉麵也要RM4.00(RM4.50?)。只要有好喝的湯頭,就是沒有配料,淨吃麵條,也是種單純的享受。至於麵條,我覺得是比Taman Sentosa那家精緻,但我並不覺得特別好吃,只能說比一般的油麵清爽。菜肉餛飩嘛,特別的是他們的餛飩皮也是手工製做的,這還是我第一次吃到手工製做的餛飩皮,一般賣餛飩麵的,都是用機器製做的餛飩皮。不過,他們的餛飩皮厚了點,像餃子皮,餛飩皮應該比餃子皮更加薄吧?若餛飩皮是那樣子的厚度,我也做得到。不過,味道還算不錯。我倒是很好奇菜肉餛飩的菜,用的是什麼菜?因為剁得太細了,吃不出來。
海鮮炒飯就沒什麼特別。雖然炒飯中有蟹肉、帶子和蝦仁,但份量很少,吃起來味道也很普通,價格算是貴了。小籠包是現做現蒸的,但味道一般,皮做得沒什麼特別,冷了還是會變硬,我還以為是我功夫不到家,做出來的小籠包皮才會冷了就變硬。小籠包的肉餡,調味也不怎麼合我的口味,可能是大陸口味吧。還有那蘸小籠包的黑醋,我懷疑他們用的不是品質好的浙醋,怎麼吃起來沒我在家吃的醋香?值得一讚的是他們的甜點南瓜餅,外層炸得金黃酥脆,裡層則軟Q、有嚼勁,甜度適中,非常好吃。
這家餐館的食物,水準算是中上,用餐環境、服務態度也還不錯。只是,那個地點很難找到停車位,而且附近的餐館也不少,競爭相信是蠻大的。總得來說,若不是價格太高,我是樂意經常上門光顧的。我給他們三顆星

尋找美食 @ 蘭州拉麵(上)

這篇飲食筆記,兩個星期前就想寫了,只是每次寫到一半,總有事情來打岔。由於這回想寫的兩家餐館,同樣是以手工拉麵為號召,況且,他們開張和我去光顧的時間,只相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我就把這篇筆記分為上、下篇。

*** *** ***

首先,要談的是在Taman Sentosa的那家拉麵。事隔一個多月,我不知道他們是否尚在營業,不是我壞心眼,我實在不看好他們能做得風生水起,除非他們有改善拌拉麵的醬料,否則,就算他們的拉麵做得再好,那樣子難吃的醬料,只會壞事。蔡瀾先生遇到廚藝不佳的,置之不評,是他的厚道。我則不以為然,出來從事飲食業的,你賣的東西不好吃,就是在剝削消費者的權益,身為消費者之一,我就有權提出我的不滿。

我認為從事飲食業者,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懂得吃。每個有嘴巴的人都會吃,但不一定都懂得吃。一個不懂得品鑑食物好壞的人,就如我老媽所言,是不折不扣的鱷魚嘴。鱷魚什麼都吃,卻沒有味蕾,吃什麼都是同個味兒,可它吃起東西總是大口大口的吃,好像吃得津津有味。我不明白那些不懂得品鑑食物好壞的鱷魚嘴,怎有膽量奢望在飲食界立足?

當我們從報章上看到拉麵店的廣告時,聯想到的是新加坡電視廣告上的馬蘭拉麵,螢幕上那些看起來很好吃的食物,嘴裏的唾液就大量的分泌,心裏高興的想:哈,不必排長龍越長堤,我們在新山也能吃到馬蘭拉麵!于是,帶著興奮的心情,前往Taman Sentosa一嚐我朝思暮想的蘭州拉麵;結果,卻敗興而歸的走出麵店,並在我的“下不為例”黑名單中,多添一新成員。

因為以手工拉麵為號召,自然少不了師傅當場表演的手工拉麵。所以,一進門左邊就擺了一張桌子,師傅就站在桌前拉麵。那張鋁桌就已是個敗筆,奇怪他們不找一張好一點、扎實一點、穩固一點的木桌,以致師傅拉麵時,鋁製桌面“霹霹啪啪”地抖動著,裝麵粉的瓷碗就一直往桌沿移動,害我一直在擔心那碗會落地開花。而拉麵師傅的手藝,和電視上看到的拉麵師傅的架勢,實在相差甚遠,我擀餃子皮時都比他起勁多。

拉麵的種類也不多,我們分別點了雞絲拉麵和蝦餃拉麵。我忘了拉麵的價格是RM4.00或是RM4.50,份量少得可憐,雞絲拉麵的拉麵上,除了“一小撮”的雞絲外,只有一片生菜,和一小碗的清湯。我點的蝦餃拉麵嘛,則是一碟點綴著一片生菜的拉麵,外加一小碗有著三個蝦餃的清湯。他們的蝦餃是我吃過最難吃的蝦餃,我不清楚他們加了花椒或是黑胡椒,完全把蝦餃的味道給搞砸了,吃得我直想吐。其實要做好蝦餃或餛飩的餡,一點都不難,他們竟然有本事做得那麼難吃,真是了不起。

憑良心說,他們的拉麵還可以吃,有點彈性,但談不上好吃。只是拌麵的醬料實在糟。乾麵好吃與否,除了麵條的品質,最重要的就是醬料味道調得好。只要麵條好、調料好,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陽春麵。就像我在家煮乾撈餛飩麵時,調料也很簡單,醬油、蔥油和辣椒粉,外加一大把的蔥花和油蔥,做出來的味道也一樣好。重要的是蔥油要新鮮,才會有香味。還有,我很不滿意,他們連麵條上的蔥花也省起來。孰不知,很多時候,在食物上撒一把青翠的蔥花,有著畫龍點睛之妙。

至於環境衛生,因為是新開張,一切看起來都還乾淨。唯一無法忍受的,那位看起來像是麵店老闆的中年男子,竟然在冷氣室裏抽菸,污染空氣。

總之,這家拉麵教我感到失望,一顆星也不給!

Friday, August 27, 2004

尋找美食 @ 四味坊

不知道是自己嘴刁,還是新山真的很難找到好吃的東西,現在出外用餐,十次有九次敗興而歸。我說的是一般的餐館和美食中心,不包括那些五星級餐館。嘴巴再饞,也得先顧及腰包。

其實,我要求不多,只要東西不至於太難吃,環境不至於太骯髒,我都OK。東西不至於太難吃,是不能比我煮的難吃,若我給自己的廚藝打80分,那師傅的廚藝就不能少過70分。環境不至於太骯髒,這點非常重要,在骯髒的環境下,教我怎麼吃得開胃。這兩個條件,缺一不可。

最近發覺一家餐館的食物,煮得還不錯,環境也蠻乾淨。我當時就有個念頭:從現在開始,不管發覺好或不好的食物,都要記錄下來,當作飲食筆記。可是,這篇飲食筆記,卻在上那家餐館吃過兩頓飯後的今天,才終於通過鍵盤敲出來。

那家餐館就是在Taman Johor Jaya的四味坊。他們的招牌很大,遠遠就看到招牌上“無味精、少油、少鹽”的廣告標語。因為這廣告標語,很多人都像我弟一樣,以為他們賣的食物像一般健康食品,淡然無味,不好吃。我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,到那裡用餐。我這人有點冒險精神,喜歡嘗試新玩意兒,對吃也不例外。

第一次上門用餐,我當然要試招牌上寫得大大的“大菜粥”。大菜飯,我是吃過的,倒還沒吃過大菜粥。可能有人不知道大菜為何物,正確的名稱應該是--芥菜。大菜,是方言的稱呼,福建人稱芥菜為大菜。我小時候不喜歡吃苦瓜、芥菜,嫌它苦,可是長大後,卻喜歡上它的苦。人家說:“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”,我是沒想過要當什麼人上人,我只希望人生所有的苦,都吃進肚子裏,只把甜的留在生活裏。

他們的大菜粥味道不錯,並不會淡然無味,味道剛剛好。材料有芥菜、肉碎、胡蘿蔔等。份量不少,一大碗的粥,配上一小碟的炸江魚仔和醃榨菜,就讓我吃得很飽。我很滿意的是粥的溫度夠燙,我吃得很慢,可是,吃到快見碗底時,粥仍是溫熱的。我喜歡吃夠熱夠燙的粥、麵、湯類,雖說這對食道不好,但這類食物就是要趁熱吃才好吃。除非吃的是涼拌之類的食物,否則,食物的溫度,絕對和店家的服務態度息息相關。

除了大菜粥,他們的套餐還有芋頭飯、南瓜飯和菜豆(又稱長豆)飯。我只試過芋頭飯,因為芋頭飯算是我的拿手好菜之一,我當然要嚐看別人煮得如何。結果,很高興,因為,我吃過他們的芋頭飯後,我還是覺得自己煮的芋頭飯最好吃(哈~~看來我真是“近朱者赤”,接觸豆子多了,感染了他的臭屁)。不過,憑良心說,他們的芋頭飯還算過得去,我吃過比他們煮得更難吃幾十倍的。芋頭飯套餐的份量也不少,除了飯,還有一碗紫菜蛋花湯。這倒是挺合我意的,我們家只要煮芋頭飯,就一定會煮紫菜蛋花湯,彷彿是個不成文的條例。從小就習慣了吃芋頭飯配紫菜蛋花湯,若少了這湯,吃起來總若有所失。

四味坊除了粥和飯的套餐,還供應其他菜餚,我試過的有泰式豆腐、釀豆腐、乾香魚片等。味道都不錯,只是,我們吃到的乾香魚片,稍為鹹了點,似乎不合招牌上所寫的“少鹽”。後來店員有解釋說,他們剛換了師傅。大概新來的師傅,未熟悉他們少油少鹽的服務宗旨吧。其他菜餚的味道都還好,不會太鹹,也不會太淡。

我蠻喜歡他們的泰式豆腐,據說豆腐是他們自己做的。泰式酸辣醬是不稀奇,我在家常吃,那是我媽拿手的醬料,我們吃煎魚時,就會淋上這種又酸又甜又辣的醬,非常開胃。我喜歡的是他們做的豆腐,雖然油炸的功夫欠佳,豆腐炸得軟扒扒的,不像別人的招牌豆腐,炸得外脆內軟,但勝在味道不錯,吃起來有股黃豆香。

其次是釀豆腐,味道也不賴,是用豬肉和馬鮫魚做的餡,還蠻有彈性的。若不放豬肉,就更合我意。我喜歡當中的釀豆腐泡、釀苦瓜,最不喜歡的是釀茄子,不是我不愛吃茄子,而是他們用的茄子太老,全是籽。這點倒是從事飲食業者應該注意的。對材料講究的師傅,是不會用不新鮮的材料做菜,免得砸了自己的招牌。

總得來說,我覺得這家四味坊的食物水準和環境衛生都還不錯。若以五顆星為標準的話,我給他們三顆星。不過,他們的生意好像不怎麼好,每次經過都不曾見客似雲來、座無虛席的熱鬧場面。所以說,還是得靠運氣。

後記:上個星期,我媽試煮大菜粥,味道不錯,並不遜於四味坊。煮法很簡單,就是把所有的材料放進鍋裏煮至又熟又軟。材料用了芥菜粒、胡蘿蔔丁、香菇丁、雞肉碎、剁碎的江魚仔來熬粥,外加一罐罐頭香燜花生。四味坊的大菜粥是不放花生的,但我們覺得加花生味道更好。味道真的很棒,害我那天吃了好幾碗粥>.<


P.S.: 這張芥菜飯的圖片,是我從食譜中找到,並非四味坊的招牌菜。


Monday, August 16, 2004

蕃薯甜甜圈

上星期看了《The Ways Of The Matriarch》介紹的蕃薯甜甜圈(忘了它的名字叫Kuih什麼),材料很簡單,只有蕃薯、麵粉和糖。我沒記下材料的份量比例,也還沒上網去下載食譜,但我剛才卻憑著感覺試做了一次。

我總喜歡憑感覺去做菜,不喜歡墨守成規的照著食譜做,大略知道材料和做法後,就把食譜丟到一旁,開始自由發揮。廚房就像是我的試驗室,我不亦樂乎地進行一次又一次好玩的試驗。可是,像我這種“還沒學會走就想跑想跳”的狂妄心態,自然經常要嚐到失敗的滋味。只是,有時失敗也是有趣的,可以從中學到意想不到的東西。

這次不先找好食譜,就自己動手亂做,結果,又是功虧一簣。首先,蕃薯用錯了,不該用黃肉蕃薯,應該選擇紅肉蕃薯,那天我就跟老媽說買紅肉的,可是她說最近紅肉的品質都不好,好幾次都買到黑心的。雖然節目中沒有指定要用哪一種蕃薯,但我認為紅肉蕃薯比較鬆軟,比較適合做這道糕點。

其實做這道蕃薯甜甜圈,比一般的甜甜圈容易,只要把蕃薯煮熟,搗爛成薯泥後,加入麵粉搓揉均勻,捏成甜甜圈的形狀,就可以下油鍋炸。我加麵粉時,是一點一點的加,加到麵粉和薯泥可以捏合成麵糰為止。現在外面賣的蕃薯甜甜圈,裡頭都是麵粉,根本吃不到蕃薯的味道,所以,我盡量少放麵粉。

炸出來的蕃薯甜甜圈呈漂亮的金黃色,我開心的以為這回試驗成功,一次OK。沒想到問題卻出現在最後的步驟。我把炸好的蕃薯甜甜圈裹上糖漿,放在碟子上攤涼,等了好久,那一層糖漿還是沒有變成白色的糖霜。看起來倒像什麼拔絲香蕉、拔絲蘋果的糖衣,拿起來時會牽成絲,還會黏手。

我和老媽坐在電風扇下,望著看來不管風扇怎麼吹也吹不乾的那層糖漿,討論著問題所在。後來老媽一語驚醒夢中人,我才記起,好像搞錯了煮糖漿的步驟,應該是先把糖煮得溶化起泡後,才加水和香蘭葉煮成糖漿,我卻是糖和水等一起放進鍋子裏。老媽說,要煮豆腐花、八寶冰等甜品用的糖漿,才是這種煮法。

哎,只不過是一個步驟的先後次序搞錯,就全盤搞砸了,真是氣啊!雖然,吃起來還是蠻好吃的,但,做不成那一層乾脆的白色糖霜,真是心有不甘!一定要買蕃薯來再做一次,非得做成不可,否則,真是不甘心!

都怪我太自負,以為煮糖漿不過是件很簡單的事,卻忘了越是簡單的事,我們就越是容易犯下粗心大意的錯誤。所以說,切記,切記:越是簡單的事,我們越是應該提醒自己別犯錯。

P.S.: 《The Ways Of The Matriarch》的食譜可以上Art Central的網站下載。